英文司儀和接待,是由口譯延伸出來的兩個有趣行業。

基本上這三項任務都要具備在中英文之間快速轉換的能力,所以在同一個case中,它們有時是密不可分的。

這陣子連續接了兩場會議,身兼口譯、司儀、接待,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第一場國際會議的貴賓共有兩百多人,(請想像以下這些座位全坐滿了人↓)

其中六十人為國外貴賓,更有六位是部次長級的VIP,我和同事負責其中兩位部長的接機,我進出過桃園國際機場不下一百回,但這次是第一次跑 禮遇通關
關鍵就是這張通行證啦,能讓我們不用持護照,不用過海關,
就走秘密通道長驅而入來到登機門。


在衛生署長的晚宴擔任招待。


司儀的工作很廣,宣布開幕閉幕、介紹講者上台,控制中場休息和午餐時間、大會臨時報告,還有幫來賓向主辦單位反應問題都在司儀的職責範位內。

(我的專屬座位)
 

司儀是主辦單位的門面,所以一定要穿得很端莊,拜這次工作所賜,我也添購了生平第一件西裝外套(之前穿去聯合國的那件是阿姨年輕時的套裝),感謝攝影師幫我拍了好幾張定裝照。

 

第一天看到黑壓壓坐滿了人,聲音還有點抖,只好提高嗓門掩飾自己的不安(經長官提醒我這樣聽起來太兇了),後來習慣了大場面,到下午已經可以越放越柔。


我自己知道,我的聲音從來就不屬於甜美型,以前做口譯練習時,從錄音機裡聽自己的聲音總覺得粗嘎的難以忍受,但經過練習後,我現在體認到,只要發音部位使用得當、咬字清晰,我的中低嗓音也可以被「包裝」得很悅耳。

 

一位來自美國的講者問我, Are you a professional announcer? (你是職業播音員嗎?)


負責場控的工讀生說我的聲音聽起來很穩重,令人有種很安心的感覺。


茶敘時間有一位醫生稱讚我,妳有受過專業口才或表演藝術訓練吧,中英文都講得好好聽喔。


幾位教授問我,你字正腔圓的發音在哪學的?有沒有待過國外?是在台灣長大的嗎?(甚至有人問我會不會說中文,害我差點笑出來。)




 

第二次的會議發生了一件令我激動不已的事─巧遇范家銘老師。


能在工作場合和學生時代的偶像共事(老師來做同步口譯,我當司儀。),讓我當場興奮失控在休息室裡面又叫又跳,
(范老師是我的口譯啟蒙老師,是他為我打開口譯界神秘的大門)(而且老師還記得我耶!!!)
同事看到平常總是很冷靜的Emily頓時變成害羞的小女孩,都笑翻了。


早上趁會議開始前和老師聊了十分鐘
(灑花、飄飄然~~)

老師親切地鼓勵我,台灣口譯市場門檻太高,像我現在做雙語主持也是個不錯的alternative,也許主持場次做多了,自然能培養出自己的風格和客源。


和老師談完,忽然覺得,我也許比較適合待在人群中,而不是關在箱子裡。

也許這輩子我無法勝任同步口譯這個超高難度的行業,

但像現在運用外語能力與聽眾做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司儀、接待、逐步口譯)也很有意義。

 

總之,「在同步口譯包廂以外的地方,我也許能開發出一片新的天空,」這件事讓我頗感欣慰。


p.s.

1.今天口譯包廂裡有另一位神秘人物,原來老師合作的partner便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大堡礁島主候選人克萊兒",真是雙重驚喜啊!

2.我鼓起勇氣怯生生地遞給老師一張剛印好的名片,(本來很猶豫,想說這種關公面前耍大刀的舉動會不會很丟臉),所以拿出去的同時趕緊說,請老師自動忽略會議口譯這個服務項目,結果老師和藹的說 別這樣講,妳也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讓我整個超開心的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ilyY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