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08.JPG

這是連續第二年擔任數位廣告節的首席中英口譯,今年講座主題是- Digital Next,220席收費座位全部售罄,內容超級精彩,讓我一邊翻譯 一邊享受讚嘆講者帶來的演講。

去年的以案例分享為主,今年的講師主打策略,而成功的行銷策略來自對時代與生活的深刻觀察。

我翻的第一場講者為PHD奇宏策略媒體新加坡策略長Claire Taylor,她的演講題目是" MERGE" 預測未來科技與人類將會密不可分,完美融合,共存共榮。

IMG_0041.JPG

Clair播放的概念影片具體呈現了2025年以前很可能問世(或已經問世處於萌芽階段)的科技。
我震懾於AI人工智慧竟然可以先進到這種程度,比如說:
在居家裝設的隱形AI會逐漸熟悉主人的作息,假設觀察到主人是夜貓子,隱形AI在早上11點以前就會保持安靜不去打擾你;
未來客服人員將被對話軟體取代,舉凡訂披薩 、推薦產品都很可能是有形或無形的機器人為客戶服務;
不孕的夫妻可以領養虛擬嬰兒,教她唱歌認字;
點進網站將進入虛擬時境的冒險世界等。

IMG_0006.JPG

IMG_0019.JPG

這場翻譯覺得最值得自我嘉許的是來自倫敦的Clair講話速度飛快我都接得起來,表示我英國腔聽力有維持在應有的水準。
 接下來由博報堂的Woon Hoh與宮部裕介帶來的「Giants at the Gate」,其生活研究員團隊發表對東南亞國家千禧世代的生活研究。

IMG_0268.JPG

這裡的Giants指的是千禧世代族群,身為最有能力消費的一群人,他們對市場的影響力不容小覷,那麼要怎麼抓住他們的心呢?,宮部指出即使同屬千禧世代,1980與1990年代出生的青年仍有相當的差異與「代溝」。在數位生活層面,1980年代是一群理性的消費者,通常會審慎比較線上線下的產品之後才做出消費選擇。我們可以稱呼80年代為Curater(我譯為策展生活者)因為他們把社群貼文當作展現生活美好面的平台,我自己是80年代出生,就滿符合對80s的描述:我使用臉書記錄自己生活中值得記念的時刻,大部分的貼文都是經過精選、編輯過的內容(而且我承認我真的就是貨比三家的歐巴桑消費模式。)

IMG_0205.JPG
1990年代的Converger(線下和線上的生活界線是模糊的交錯在一起的,所以我譯為虛實生活者)則更為率真,我在大學教的學生絕大多數正屬於這些九零後的弟弟妹妹,他們真實與網路的生活沒有界線、會在社交軟體上展現自己更為即時的一面,搞怪的瑣碎的大小事都放上臉書,有人要抱怨男友忘記交往紀念日直接在臉書上開罵(為什麼不私訊就好?),我學生承認她真的會把通勤時車窗外的景色放在Instagram與大家分享,我這個80s年代的老人就會有點無法看懂這是要表達什麼?

 

巧遇東吳的學生(90年代...)

IMG_7982.JPG

還有我幫博報堂講者想出的中文對應詞(策展生活者與虛實生活者)兩位講者覺得相當貼切,欣然採納並繼續沿用。

麥肯亞太區策略企劃總監Richard McCabe分享「Why Aren’t They Listening? The Truth About Engaging Youth」,主角也是年輕人,如何與這些「資訊原住民(Accessibility Natives)」對話?(稱為原住民是因為他們從小就習慣有網路的存在,彈指間就能獲得想要的資訊)因為時代在改變,許多「轉大人」的時刻不再限於傳統上結婚生子或是到達法定年齡這些里程碑,而是可由美好的消費者體驗獲得,比如對許多年輕人來說,自己策劃一場旅行,就是一種 “很大人”的時刻,所以air B&B生意這麼興旺,身為市場觀察員,可以多往這個方向去開發新的服務和產品,我覺得是很獨到有趣的見解。

IMG_0275.JPG

因為這幾位講師本身人格特質是蠻幽默的,所以我也配合使用比較輕鬆的語調翻譯。
所有講師在結束都和我握手致意並表示雖然他們不懂中文但觀察聽眾反應與活動整體流暢的感覺,讓他們感到滿意放心

IMG_0257.JPG

一邊翻譯服務聽眾,一邊自己吸收新知、聆聽走在時代尖端者的智慧,我覺得今年數位廣告節收穫滿滿!

IMG_7971.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口譯 數位廣告節
    全站熱搜

    EmilyY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